SDC11461.JPG
 
趁著難得的休假,菜鳥記者隻身前往嘉義縣東石鄉,有兩個用意,一個是想去海邊放鬆心情,看看嘉義的海,另一方面是去看看颱風過後的東石,是否已恢復往日面貌。
 
從嘉義市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抵達東石愚人碼頭,由於去的那天非假日,因此遊客不免三三兩兩,且大多的店家門戶緊閉,顯得落寞許多。停好車,走入碼頭旁的公園才發現,原來這裡菜鳥記者早在兩年前就已經來過,只是景色依舊,人事已非,與我相伴的,只有夕陽餘暉,和為生活忙碌的漁家。
 
下列的文章,是菜鳥記者兩年前在船仔頭文化協會朋友的帶領下,所作的採訪,再次看自己寫的文章,一邊回憶起當時輕鬆愉悅的旅遊氣氛,也是一種享受。
 
 
牡蠣 溼地 三合院東石農漁生態鮮體驗
2007/03/22 第574期
到船仔頭,坐牛車、住三合院民宿,淳樸的農村生活,讓人流連忘返。漁人碼頭,看海景、買最新鮮漁獲,豐富的漁村情調,讓人心曠神怡。

嘉義縣東石鄉是全台知名的牡蠣養殖區,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灣四千公頃的牡蠣養殖面積中,就有三十%的牡蠣產自東石,東石不但是全台牡蠣產量最多的地區,所產的牡蠣一顆顆肥美飽滿,也是產能最佳的地區。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東石鄉除了牡蠣養殖有名外,其實,這裡還擁有全台最大的溼地,蘊含豐富的自然生態;而蜿蜒的朴子溪旁,有個船仔頭聚落,十足的人情味和農村生活體驗,吸引了許多「都市俗」前來遊玩。

 鰲鼓溼地 野鳥重要棲息地

難得有機會來到東石鄉一覽牡蠣的故鄉,本來滿腦子只想要品嘗最道地、最鮮甜的東石牡蠣,卻意外地發現,原來東石是個寶藏地,擁有全台灣最廣大的溼地-鰲鼓溼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鰲鼓溼地這個地方,它不只全台最大、更是個賞鳥者的天堂,這裡的鳥類種類高達二○八種,每年的十月到隔年的三月是賞鳥旺季,鰲鼓溼地原始自然的風光吸引鳥類的聚集,當然也吸引了保育人士的關注。

因為鰲鼓溼地的多樣化,所以這裡的鳥種也多樣化,光是有紀錄的鳥種種類就達到全台灣鳥種的五分之三,植物共達二百九十種左右,在國際上被列為重要的野鳥棲地。其中,屬於保育類的有東方白鸛、黑鸛、黑面琵鷺、唐白鷺、雀鷹、赤腹鷹、灰面鷺、魚鷹、諾氏鷸、彩鷸、小燕鷗、紅尾伯勞等,在淡水池北方的防風林帶,則形成一個鷺鷥營巢區;除此之外,鰲鼓溼地西側更因為擁有優美、完整的草澤,成為一個遷徙性猛禽穩定的度冬區域,而全球僅剩二千隻左右的黑嘴鷗也有約一百五十隻左右在這棲息度冬。


潮間帶區  盛產文蛤與牡蠣


溼地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海岸到河口的潮間帶,有的是湖泊邊緣的淺水地帶,都是水域充足的地方才容易看見溼地,而位於東石鄉的鰲鼓溼地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人工溼地。這原先屬於台糖蒜頭糖廠的墾殖地,其中,東石鄉鰲鼓村西側,是由北港溪和六腳大排水溝之間的泥質地所構成的海埔新生地,大約有一○三○公頃,稱做東石農場。

東石農場外有大約兩百公頃的私人魚塭地,在私人土地到台十七線之間,面積約三百公頃的土地為台糖耕地,稱做鰲鼓農場;而在海埔新生地以西,隔著一個水道和外傘頂洲相望,水道旁築有堤防阻擋潮水,使得堤防外和外傘頂洲之間的潮間帶,則成了文蛤與牡蠣的產區。

早期,在地盡其利的觀念下,政府大力開發海埔新生地,以大批「犯人兵仔」築堤,將東石農場和鰲鼓農場圍堤造路,耗費五年的時間築起一千三百多公頃的海埔新生地,可是卻在一九七○年開始,台灣西部海岸因為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導致農場土地低於海平面,海水大量侵入的結果是土地嚴重鹽化,大海要回了他原有的土地,這塊面積遼闊的溼地,包括沙洲地、廢耕地、魚塭以及木麻黃林等多變的地理環境,招回大批的候鳥、水鳥來這兒生活。

現在農場變成了溼地,一場自然界的意外,造就鰲鼓溼地的自然生態奇蹟,不過到了八○年代左右,許多單位依然覬覦這塊土地,當時縣政府有意開發為工業區,八輕開發案還傾向進駐,而引起一場保育大戰,好在,工業區的成立並未通過環境評估而作罷。

最終在一九九八年,農委會協調台糖公司撥出一千公頃的農場土地,規畫為溼地生態公園,今日,台糖不再製糖,養豬業也因前些年的颱風、水災而面臨衝擊,於是,閒置的土地開始造林,大地終究要回歸自然,算是一場「Happy Ending」。

生機盎然鷹鼠生態大驚奇

來到東石,想要玩好玩的,想看不一樣的,非得要有在地人領路不可,同行的解說員蔡恭和就領著一群遊學台灣的學員們,前進看場不一樣的溼地生態秀。那是在西堤溼地裡,滿布著雜草和樹林,外地人來這絕對不懂門道,其實,早在到達西堤溼地前,蔡恭和就夥同同為解說員的陳大哥,到此布下陷阱,就等著收成。

要抓什麼?要看什麼?蔡恭和才向大家說畢,卻引來一陣好奇的回應聲,原來他要讓大夥瞧瞧「老鷹和老鼠」間的食物鏈型態。車行在好長一段的堤岸邊,不知過了多久,來到一個似有似無的入口處,蔡恭和帶著一行人,開始查探先前的陷阱,緊接著,一聲聲驚呼聲傳出,肥滋滋的田鼠,被困在補鼠籠中,驚恐地四竄,無路可逃的田鼠,只得跟著學員們的腳步,認識這塊熟悉到不行的土地。

行進間,陳大哥吆喝著,一瞧,原來是個從樹梢掉落的老鷹的窩,穩固地卡在離地不到三十公分的樹幹間,再走沒多久,蔡恭和從草地上撿起被老鷹啃食殆盡的老鼠屍骨,無論走到哪,陳大哥指著草叢間隨意可見的空洞說,這些都是老鼠們的網際網路,四通八達地通往自己的巢穴。

看似雜草叢生的林地,其實處處充滿生機,一會兒看見布袋鳥的窩、白頭翁的巢,一會兒樹枝上是正在結蛹的毛毛蟲,還有價值連城、富有療效的藥草、植物隨手可得,看得讓一群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們心滿意足地前往下一站。

漁人碼頭  觀賞夕陽映蚵田

來到東石,就非得到漁港瞧一瞧。此時正好已是傍晚時分,有夕陽伴隨著遊覽東石漁人碼頭,似乎更能體會漁民的生活。東石港在六○年代因海埔新生地而生,兩年前,縣政府規畫為漁人碼頭,交由日本的環境設計公司規畫,以新鮮、漁產和夕陽美景作為賣點。

漁人碼頭除了具有景觀公園的功能外,堤岸外可觀察、認識東石常見的牡蠣養殖和捕撈鰻魚苗的作業方式,像是浮棚式與固定式的牡蠣養殖,或者定置網的捕捉鰻魚苗,都可在漁港邊清晰眺望,遠看是一望無際的蚵田,在夕陽的映射下,倒影在海面上,美不勝收。

船仔頭市民農園園長謝明哲在解說時提到,東石這個地方之所以能夠養殖出肥美的牡蠣,完全仰賴距東石十四公里遠外海的外傘頂洲,因為牡蠣相當畏風,剛好外傘頂洲的沙洲能夠阻擋風勢,成為牡蠣的避風港,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嘉義的漁民養殖出最負盛名的「蚵仔」。

而碼頭的另一頭,還保有漁港的功能,每天下午一點左右,出海捕魚的漁船紛紛回港靠岸,漁民們開始整理起漁獲,大約半個小時後,就會到一旁的販售中心,不一會兒,販商們向空地集中,還有一堆圍觀的民眾,開始進行每天收成的重頭戲,只聽見此起彼落的喊價聲,熱鬧極了,快速地完成交易後,漁商和漁販又一哄而散,趕忙將戰果運送到其他銷售點,徒留下意猶未盡的散客,等著撈點現成的便宜,買些海產回家加菜。

農村轉型  三合院民宿超讚

不同於你所認識的「海味」東石,東石鄉另一頭的船仔頭聚落,是個十足「土味」的農村。船仔頭舊名為店船港,早期是商貨的主要集散地,過往的船隻都會在此停留,才有船仔頭之稱,位於朴子溪畔,在農業時代,農民在溪邊耕種,曾經風光一時,近幾年來,隨著農村人口外移,船仔頭聚落也逐漸沒落。

正當船仔頭面臨散村的命運時,村民們成立船仔頭文教基金會,依據船仔頭傳統的三合院農舍,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在地特色,將農村轉型,經營休閒藝術村,因此,遊客來到船仔頭,有機會坐上牛車,繞行船仔頭一圈,認識地方產業,經由解說員的引導,了解船仔頭的變遷。

船仔頭裡最特別的莫過於由三合院改建的民宿。目前,船仔頭是一個擁有四十三戶三合院的完整傳統聚落,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每戶人家都是坐北朝南,不過,這些三合院都是由上一代在守著,年輕人都外移到都市工作,有人住的還算完整,沒人住的,便隨意地荒廢,蔓草叢生,於是有人想到將三合院稍加修改、裝潢,成為地方特色民宿,順便讓遊客體驗早期台灣傳統農家的生活。

船仔頭聚落旁,發源自阿里山的朴子溪,在九○年代以前,受工業、垃圾、畜牧廢水的污染,還曾被名列全台九大水質惡化的河川之一,加上河川公有地沒有妥善管理,威脅河川生態,甚至被附近居民給污名化,直到一九九三年,縣府開始整治朴子溪,地方居民又組成河川巡守隊,護衛、清理朴子溪,才在短短十年間,朴子溪成為一條可以親近的溪水,民眾可到溪旁騎單車、搭船、划龍舟。

一個東石兩樣情,台十七線公路東西兩側的東石鄉,富有不同的人文風情,一邊一種體驗,西邊的東石鄉,讓你飽嚐海洋台灣的生活情調;東邊的東石鄉,淳樸的農村生活,會讓人流連忘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04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