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閱讀這一篇報導時,不禁讓菜鳥記者回想到自己國小升國中的那一段年輕歲月,怎麼說那一段經驗特別有感觸,我想六年級或更年長的人一定都經驗過,當時的教育政策,讓小朋友在經歷國小六年的正常教育後,上了國中,大人們為了要避免青春期的尷尬,所以,將要升上國中的青年男女分校或分班,以為年輕人只要乖乖的認真唸書就好了,卻忽略了青少年這個關鍵的性格發展時期,最需要的就是正確的性知識以及對性別的認知。



菜鳥記者我呢,幸運的是,上國中那一年,教育部解除了國中男女分校與分班這件事,所以菜鳥記者就成了第一批男女合校的歷史見證者。由於當時菜鳥記者所升上的國中是個和尚國中,所以對於那間國中的教職員及學生來說,和菜鳥記者同性別的女性朋友而言,我們可是個嬌客,不僅入學後學長們爭相友善的對待,連學校都對我們特別優待,讓女生自己選擇制服款式與顏色,連教官與訓導主任對待女同學的態度都特別的和善,現在想起來真是幸福阿。
所以可以說國中三年的校園經驗,菜鳥記者過得還算正常,但對於現在男女平權的意識抬頭後,菜鳥記者那段經歷就不算什麼啦。
男≠剛、女≠柔 性別平等走進校園

2004/03/30 第417期
隨著台灣社會的性別議題面貌趨向多元而複雜的情況下,「兩性」已不能涵蓋全部,於是「兩性平等教育」的概念逐漸被「性別平等教育」取代,性別特質與性傾向納入中小學課程領域中。
回顧台灣早期的兩性教育,受到傳統中國保守社會的風氣影響下,兩性之間的議題,一直是最私密又最忌諱的話題,雖然過去國立編譯館在編輯教材時,將兩性的課程納入健康教育的範圍,但是大多數的老師在授課時都會刻意跳過。但是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人手一台電腦便能知曉天下事,迫使兩性議題必須要積極的面對。

分階段進行 強調性別平等

兩性平等教育的概念,在一九九六年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中第一次被提出後,受到各界的關注,也積極展開了制度面的規劃。隔年,教育部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負起了全國兩性教育計劃推動。

然而,在台灣社會的性別議題面貌趨向多元而複雜的情況下,「兩性」已不能涵蓋全部,性別特質、性取向的議題不容忽視,男性可以具有陰柔的特質,女性也可以具有陽剛的特質,過去男剛女柔的刻板印象,一一被打破,於是「兩性平等教育」的概念逐漸被「性別平等教育」所取代,非侷限在「男」與「女」的性別區分下,應該將性別特質與性傾向納入考量。

施行性別平等教育最成功的,當屬台北縣中山國小,從一九九八年起接受教育部委託從事「兩性平等教育課程整合方案」後,又於二○○二年配合九年一貫之課程實施,教育部再度指定中山國小為「性別平等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行動研究」學校,並指定以社會領域為設計內涵。中山國小校長楊心蕙表示:「我們是以生活實踐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為目標。」

我從那裡來?認識身體開始

從性別平等教育不同階段性的層面來說,幼教、國小階段是以生理教育、兩性互動、性侵害防治三方面來做教學指標;國中、高中則是加強生理教育、性教育的教學為主。中山國小在從事性別平等教育上,從一開始兩性平等教育的探索做起,透過專家學者的演講、讀書會、工作坊的討論後,研擬一套教材,研擬後的教材再配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加以修正,最終才形成一套從幼教到國小的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

這一套教材從幼稚園小朋友接觸的生理課程著手。四到六歲的小朋友常常會問父母親:「我是從哪裡來的?」藉由這個問題的啟發,教育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正確的知識;進入國小低年級的階段,則教授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身體成長的狀況後,進而去認識與自己不同性別的人的身體。

至於中年級的小朋友,在對性與生理的迷思得到解答後,便學習該如何保護自己、尊重別人、互相包容,認識何謂身體自主權,在了解、尊重、包容後,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並產生平等意識與情感,最終消極的目標是在進行防犯性侵害防治教育;高年級的同學則是認識多元的文化,認識不同種族間的文化差異,學習尊重他人。

家長一齊來 理論配合實踐

這些課程內容除了由學校、老師傳授給學生外,還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老師和家長除了一起參與課程設計外,並要求學生帶回家的學習單上家長要寫出意見,而意見回條可以讓小朋友參加有獎徵答的遊戲,因此在小朋友的要求下家長們最起碼也會隨便寫幾個字,楊校長說:「透過家長一起參與,才能從家庭教育呼應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才不會落空,兩性平等教育的成果才有實踐的地方。」

中山國小除了依照教材來做課程的安排之外,還將社會事件、新聞探討的事件、老師歸納的問題等融入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粘女華老師說:「遊戲帶動課程的教學,小朋友覺得有趣,就會進入情境當中,主動學習。」又說:「課後的機會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校方曾經以「若能自由選擇,你要當男生還是女生?」、「存在於校園內的八卦、與性別迷思有哪些?」、「檳榔西施」等三個議題,對學生做問卷調查,依據調查的結果來設計課程與輔導的策略。最特別的是透過對檳榔西施工作的問卷調查中,培養學生對工作的尊重、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兩性平等教育最希望建立的是職業無貴賤之分、職業無性別之分,以及人人都能發展自己的特色與能力為最終目標。

性行為指標 你我可能不同

中學時期的性別平等教育特別重視與強調生理、性教育的部分,北一女中護理老師王如雁表示,要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做結合。的確,在性行為開放的社會裡,不該一味的告訴學生,婚前性行為是不道德的、是錯誤的,應該是引導他們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該不該做?該如何保護自己?王如雁說:「我們更不應該以自我的性行為指標來看待他人。」

而從曾經轟動一時的「北一女中護理老師要求學生畫自己的生殖器官」的新聞事件來看媒體、大眾的反應,可見性別平等教育在所謂社會風氣開放的台灣,明顯的不足,王如雁說:「台灣目前的狀況是性行為開放,但是思想保守。」認識自己的身體,在台北縣中山國小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中,屬於國小低年級的課程,應該用一個正當、健康的角度來看,而非帶著有色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事件。

通常中學時代只有女生要上護理課程,所以女生對於性別平等的觀念遠比男生成熟,男生在這一個階段對性別平等的觀念則是呈現空白的狀態,性別平等的觀念不該只是單方面的接收,有鑑於此,教育部規劃從二○○六年度起,男生也要接受護理的課程,這確實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一大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04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