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稿是我和當時一位資深記者一同去南投採訪、也是生平第一次出差的採訪稿,那是一篇置入性行銷的新聞稿,採訪水保局局長,讓大眾認識「生態工法」,也趁機推銷政府施政的成果,那一次採訪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採訪的過程,而是那位資深記者跟我說過的話,她問我說:「你為什麼要當記者?」我回答:「因為唸新聞系就想當看看記者」她又問:「你很確定你要當記者嗎?如果不是就應該離開,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當時身為菜鳥記者的我,這些話影響我很深,我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麼,要做些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事,最終我找到了,記者的工作讓我充滿熱忱,也讓我快樂,於是,當我慢慢從菜暸變老鳥記者後,我也對新進記者說一樣的話,我拿這句話與大家勉勵,「傾聽自己的聲音,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403.jpg

吳輝龍:我們要做到在地人居住安心,外地人旅遊放心!

2003/12/18
第404期

吳局長說,政府不會為整治土石流而整治土石流,最重要是必須加上農村建設,且對農村有加值功效,才是划算投資,例如「台灣咖啡節」活動,藉土石流整治契機,融入生態觀光,三百萬經費帶來了二億元商機。
「我們打破以往的老舊體制,講求優質、效率、團隊的形象,實踐以人為本,永續發展的理念,考慮到生產、生活、生態的層面,而所有水土保持工程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對農村建設有加值的效果。」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吳輝龍說。

從南到北、由高山陡壁到森林深處,水土保持局工作上的忙碌辛苦,在吳輝龍曬得黝黑脫皮的皮膚上便可一覽無遺。對於工作,吳輝龍自信滿滿地表示,水土保持局在生態工法工程的成效上,可說是最具效率的政府團隊。

◆防治土石流 記錄零傷亡

吳輝龍指出,水土保持局的主要業務有五大類:第一類是治沙防災,如野溪治理、崩塌地處理與防沙壩工程等;第二類是山坡地保育,如農地周邊的水土保持規劃和教育宣導等,目前有四千五二八位水土保持義工;第三類是農村建設,全國細部規劃有三九四區,正在執行的有三八四區,已成功的案例包括,新竹縣新埔鎮照門地區、南投、古坑華山等;第四類是監測管理,針對土石流的監測管理、山坡地管制,教大家如何合法合理的使用山坡地,以及土石流的災害應變,令人雀躍的是,受到颱風和季節性暴雨影響的土石流災害,已經連續兩年做到土石流「零傷亡」記錄;第五類是九二一災後的重建與振興工作,自一九九九年起執行至今。

根據日本專家指出,土石流的發生有九○%是因為崩塌,台灣地區亦然。因此,這幾年水土保持局積極吸取經驗及國外技術,確立「將崩塌地處理好,土石流是可以防治的」的基礎觀念。

吳輝龍說:「以往,政府多採用治標|在下游圍堵的方式,要是能對症下藥,從崩塌地的源頭做起,便能更有效的治理土石流。」九二一大地震後,造成兩萬五千多公頃的崩塌地,二○○一年納莉颱風過境,全台崩塌地為五萬多公頃,經過源頭的處理,自然植生覆蓋,去年的崩塌地已減少一萬多公頃。

◆強調要避災 平日多演習

吳輝龍指出,分水、補裂縫、截短危木、在坡地打樁編柵等,與重建會分工合作,運用當地人才、建材為工,不但節省工程經費,也創造了就業機會;經驗告訴我們,用在地人做頭家,結合對鄉土的關懷與重生的希望,可以建造「讓在地人居住安心,外地人旅遊放心」的大地。

各界專家預測,九二一大地震後十年內,每年土石流都是必須面對而克服的問題,像是一九二○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四十年後,崩塌地的景觀生態才回復水平;所以要改變過去,建立「假象安全」的觀念,隨時注意颱風豪雨的發展,吳輝龍說:「自從九二一大地震後,我們發現,所有防災工程,只要土石流發生,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標地,因為土石流的流量是清水的十倍,所以破壞力強,因此,要防治土石流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發生土石流。」故當前以「避災」為主要訴求,強調零傷亡。

吳輝龍強調,從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在桃芝風災的經驗中學到,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效疏散居民是減低土石流災害的第一要務,而人員疏散路線的規劃是最重要的,現階段全台灣規劃有一五八區,又以聚落、社區為主,配合防災疏散演習的演練;未來則以「減災工程」為目標。

◆土石流獵人 明年將起用

為使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域內的民眾,在颱風豪雨季節能提高警覺,水土保持局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合作開發土石流防災簡易雨量筒,使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內的居民自行製作並進行累積雨量觀測,作為土石流防災避難的參考。

此外,水土保持局還設立了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用來監測各地降雨量以防發生土石流、利用雷達監測土石流的移動、以遙測技術監測山坡地,透過遠端監控回傳系統,可以得知監測地的最新狀況。

目前水土保持局正在開發土石流行動觀測站,定名為土石流獵人,結合國內外科學技術,測來的資料可透過網路取得,預計明年開始使用。由於水土保持局業務全面自動化,因此在全國國土資訊系統上有名列前茅的成績,改變了以往民眾對政府機關的刻板印象。

◆改生態工法 觀光見商機

台灣地區生活品質提升,相對的,民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日益升高,所以政府在推動水土保持與保育工作時,改變過往僅以防災為目的的傳統工法,採取兼顧治山防災等安全考量與建立生態保育觀念為導向的「生態工法」。「生態工法」是以降低對當地環境與生態破壞,並將土石防治與社區營造結合為主要訴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一個關節,環環相扣,不容小覷。尤其在九二一地震後,地層結構的改變,土石鬆動,重建區內,到處可見土石流的遺跡,吳局長說:「我們不會為了整治土石流而整治土石流,最重要的是必須加上農村的建設,而又要對農村有加值的功效,對政府而言,才可說是划算的投資。」

就土石流整治與農村建設的工程中,最為著名的案例是今年雙十節,在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所舉辦的「二○○三台灣咖啡節」活動,對當地居民而言,藉由土石流整治的契機,結合華山社區總體營造,把生態觀念融入生活,改頭換面,一場咖啡饗宴,不但帶來觀光休閒的人潮,三百萬元的經費更帶來兩億元的商機;而民眾來華山,不單只是品嚐咖啡、休閒遊憩而已,還看到了政府在土石流整治上的成績單。

◆砌塊石護岸 白鮑溪重生

將地方產業與環境資源結合在地特色,在達成居民的共識下,帶動產業轉型,像雲林縣古坑華山,以產咖啡豆及生態聞名,表現出生態及現代與古樸意象,塑造出「台灣咖啡的故鄉」;或像是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澀水地區,不但是紅茶及陶土的故鄉,新特產是「新房子」、長寮尾靠著媽祖找到重生之路,因而創造「媽祖長街」新風貌等。

另外,在野溪整治工程上,著重人文、地文、水文與自然生態的整合,讓溪流回復自然化。吳輝龍舉例,因為砌塊石護岸及植生,讓白鮑溪再現新風貌、大粗坑溪規劃設計梳子壩,使魚蝦易於洄游、台北縣牡丹溪,營造水域深潭淺灘蜿蜒曲流、后番子坑溪,以自然資材建構護岸,保持河道的蜿蜒性,邊坡栽植原生植物,得以美麗重現。

防治工作的完成,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的教育宣導是相當受到農委會的重視,不但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土石流劇場教室,並將每年五月定為「水土保持月」,設置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及廿二區的教學園區,徵求水土保持義工、編印文宣、電視宣導、教育訓練、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大力推廣水土保持教育,以期能永續經營,達到治山防災、生態保育、休閒觀光遊憩的全方位效果。

生態工法與傳統工法的比較

生態工法╱傳統工法 定義: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無生態觀念、但仍講求安全建材:就地取材╱多使用水泥方法:治本╱治標價格:廉價╱昂貴功效:長期╱暫時性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04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